20世纪50年代,新中国初建,工业孱弱、科技滞后、人才匮乏。国家亟需科技助力经济与国防,国际科技竞争激烈,半导体成为焦点,中国面临技术封锁困境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无数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,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,成为那个时代的璀璨之星。
谢希德生于福建泉州书香世家,是固体物理学家、教育家、社会活动家及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。她是我国半导体物理开拓者与表面物理研究先驱。新中国成立初期,正在美国留学深造的谢希德,冲破层层阻挠,转道英国回国,投身科技事业,以瘦弱身躯为我国半导体物理理论研究撑起一片天,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,带领复旦大学走向世界。她专注于半导体物理和表面物理理论研究,为中国科技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。除此之外,她还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,推动了我国半导体物理和表面物理研究的快速发展,为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谢希德的奉献精神与爱国情怀为国家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,她的事迹激励着后人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奋勇前行,彰显了在艰难时期科技工作者的担当与使命。新时代的我们应以她为榜样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。